《基督教要义》朗读 |卷三/36第七章 基督徒生活的总结:自我否定(3.7.4-7)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音频
(自我否定与我们跟别人彼此关系的影响,4–7)
4.自我否定使我们对他人有正确的心态
以上的教导告诉我们,自我否定一方面在乎我们与人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方面在乎的是我们与神的关系。
当圣经吩咐我们要看别人比自己强(腓二3),并诚实的、全心全意的善待他人时(cf. 罗十二10),这所给我们的吩咐,除非我们与生俱来的想法先改变,否则我们就无法遵守。因为我们盲目、不由自主的爱自己,甚至我们每一个人都以为有极好的理由以自己为傲并轻看别人。若神赏赐我们任何的恩赐,我们很容易就会依靠这恩赐视之为自己的,而骄傲到极点。我们在他人面前掩饰那些最缠扰我们的罪,而在心里奉承自己,假装这些恶行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有时将它们当作美德。若别人也拥有我们自己所自夸的美德,或比我们所自夸更好的美德,我们就藐视这些恩赐,免得承认别人比我们强。若别人有缺点,我们不会只满足于刻薄的指责他,我们甚至可恶的使之显得更严重。我们悖逆到每一个人都自认自己与众不同,深盼能高过万人,并傲慢、暴力地对待每一个人,或至少看不起他们。穷人降服于富有的人;村夫俗子降服于贵族;仆人降服于主人;没有学问的降服于有学问的。但没有一个人在自己的心里不是认为自己是最伟大的。
这样,每个人因如此奉承自己,在心中怀着一个国度[1]。他既因将自己的优点视为出于自己,就斥责别人的人格和道德。他若与别人发生冲突,他心里的恶毒就暴发出来。许多人,只要一切过得很顺利,至少表现某种程度的温和。然而,究竟有多少人在被烦扰或刺激时能保持这样的节制呢?惟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将这爱争辩和爱自己致命的毒害从心里根除[1],而且惟有神的真道才能将之根除。因圣经教导我们,当记住神所赏赐我们的才能并不属自己,而是神白白的恩赐;而当我们开始以这些恩赐为傲时,就证明我们的忘恩负义。保罗问:「使你与人不同的是谁呢?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若是领受的,为何自夸,仿佛不是领受的呢?」(林前四7)。
我们应当持继不断的省察自己的过错,使自己常常谦卑下来。这样,我们的心里就不会有任何叫我们自高自大的;反而会有极好自卑的理由。另一方面,圣经也同样吩咐我们当珍惜神在别人身上的恩赐并尊荣这些人。因我们若夺去神所赐给别人的尊荣,这就证明我们心里巨大的邪恶。神的话也教导我们不可计算人的恶。这并不是说要接受或喜欢这些恶行,而是说我们不应当斥责我们所应当善待和尊荣的人。这样,不管我们遇到任何人,我们不但会尊重他,也会善待他并将他视为自己的朋友。获得一颗温柔的心只有一个方法:从心里感到自己的卑微并尊敬别人。
5.自我否定使我们能帮助自己的邻舍
当我们想要帮助邻舍时,尽这本分是很坚难的!除非你能忘记自己,并在某种承度上离弃自己,否则你将一无所得。因除非你否定自己并服事别人,否则你如何能就如保罗所说出于爱心善待别人呢?保罗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恶」(林前十三4–5 p.)。若这是神对我们惟一的要求——不求自己的益处——这就与我们与生俱来的本性有极大的冲突,因我们既然生来就惟独爱自己,这趋向不太可能让我们为了照顾别人的需要而忽略自己和自己的财产,或甘心乐意的将我们的一切送给别人。然而,圣经牵着我们的手引领我们不求自己的益处。圣经告诉我们,神所赏赐我们一切的福份都伴随着这个条件:我们要用一切的福份使整个教会获益。神所要求我们的是慷慨、仁慈地将一切的福份与别人分享。最好的准则和对此准则的劝勉就是,神教导我们祂赏赐我们一切恩赐所附带的条件是,祂要我们用一切使邻舍获益(cf. 彼前四10)。
圣经也进一步的教导说,这些恩赐就如身体的才能(林前十二12 ff.)。没有任何身上肢体的力量是为了自己单独的使用;各肢体的力量都是为了众肢体的使用。并这肢体的力量能使整个身体获益,也惟有这时这肢体才能获益。照样,敬虔的人也应当尽他所能帮助他的弟兄,并将教会的造就视为自己的益处。这应当作为我们慷慨和善待别人的原则:神所赏赐我们的一切,我们负责用这一切来帮助邻舍,神也将在审判之日要求我们向祂交帐。此外,神惟一所悦纳的是出于爱心的管家。我们这样做不但使我们对别人热心的帮助与自己的利益联合,也是更看重别人的利益超过自己的利益。
万一我们仍不明白这是神赏赐我们管理一切恩赐的原则,神在古时也运用这原则在祂所赏赐人最小的恩赐上。那时,神吩咐以色列人将初熟的果子献给祂,证明除非是先献给神,否则神不允许人享受任何祂所赏赐的恩赐(出二三19;cf. 二二29,Vg.)。我们若只在将神的恩赐亲手献给祂之后才被允许享受它们,那么若没有献给神,任何的使用都算是滥用。然而,你也不要以为你向神献上自己的财产会使神获益;既然你的慷慨无法使神获益,你就必须适时对信徒慷慨(诗十六2——3)。e圣经也将施舍与圣洁的祭作比较,表示施舍对应神在旧约里所吩咐的献祭(来十三16)。
6.爱邻舍不是看邻舍是否应得,乃是仰望神而行
此外,为了避免在行善上丧志(加六9),我们当提醒读者保罗所说的另一句话:「爱是恒久忍耐……不轻易发怒」(林前十三4–5)。若没有留意这劝勉我们必定立刻在行善上丧志。神毫无例外的吩咐众人「不可忘记行善」(来十三16)。然而,若考虑大多数人有多少功劳,就一点都不值得人向他们行善。然而圣经对此的教导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它教导我们不要考虑人本身所应得的,乃要思考神在众人身上的形像,因我们欠神一切的尊荣和爱。但神要我们特别留意神的形像在信徒一家的人身上(加六10),因基督的灵在他们身上已经更新了这形像。因此,不管你遇到任何需要帮助的人,你没有任何的理由拒绝帮助他。你或许会说:「他是陌生人」;但神已在他身上刻上你应当很熟悉的记号,e因同样的缘故,神也禁止你恨恶自己的骨肉(赛五八7,Vg.)。b你若说:「他是可恶、无用的人」;但神却喜悦这人带着祂光荣的形像。你若说你没有因他曾经对你怎样欠他什么;然而神将他摆在你眼前,好让你在他身上因神所赏赐你一切的福份还清你所欠祂的债。你若说他本身不值得你任何帮助;然而你当留意在他身上之神的形像,却值得你一生和一切财产的牺牲。他若不但不值得你任何的帮助,甚至以不公义的行为和咒诅激怒你,这也不是你拒绝用行为爱他的正当理由(太六14;十八35;路十七3)。你或许会说:「他所应得的与爱截然不同。」然而,神所应得的是甚么呢?神吩咐你原谅这人对你一切的冒犯,也要你视这些冒犯的代价为神自己已经付出的。显然,我们若想成就这困难,甚至与我们的本性相反的事:就是爱那些恨恶我们的人,以善报恶,以祝福报辱骂(太五44),只有一个方法。这方法是要留意神不要我们考虑人对我们的恶意而是要在他们身上看到神的形像[1],这样的考虑将使我们不再记念他们的过犯,而且这形像的光荣和威严将会吸引我们爱并接受他们。
7.主要的是意图,并非外在的表现!
如此,我们只有在尽爱的本分时才能治死自己的肉体。人若尽一切神所吩咐我们关于爱人的本份,甚至连一个都不忽视,也不算满足神对爱人如己的要求;遵守这命令的人乃是从心里真诚地感受到对他人的爱而尽这本分。因或许有人在外表的确尽他一切爱人的本分,内心却离真正爱人如己的距离仍旧遥远。因有人希望被看待为极为慷慨,但他们高傲的表情或傲慢的言语就证明他们的慷慨是可憎恶的。而且在这可怕、悲惨的时代中,大多数人在施舍的时候怀着轻看他人的心态。这样的败坏连在异教徒的身上也应该是不容许的,但就基督徒而论,在尽本份时神对我们的要求比抱着快乐的面容和说友善的言语更大。首先,基督徒反而应当站在需要他人帮助之人的立场上,可怜他人的困境就如是自己所经历和担当的一样,好让自己能出于怜悯和仁道的心态帮助他就像帮助自己一样。
抱着这种心态帮助弟兄的人必不会以傲慢或斥责别人的态度玷污自己的行为。此外,在施舍时他也不会看不起需要他帮助的弟兄,或之后将他视为欠他的债的人。因为这与身体因某一个肢体生病,而其它的肢体为了叫它复原必须更吃力,而斥责它,或将它视为对其它肢体的亏欠,因他无法回报这样的协助,是一样不合理的。我们并不认为在身体上所有的肢体都分享工作是不合理的,我们反而认为肢体与肢体彼此的协助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天性[1],拒绝这样的帮助才是完全不合理的。而且,一个人若在某事上已经尽了他的本分,他也不会以为他不再有责任了,就如富人常常在捐钱之后,刻薄的吩咐别人,就如这事已经与他无关了。反而每一个人都应当在心里承认他从神所领受的丰盛不过使他欠他邻舍的债,并且他应当在善待他人时,不限制自己只给多少,反而随时预备奉献自己所有的;惟一限制自己只给多少的原则是因为爱的缘故。
回顾:
《基督教要义》朗读 |卷二 全集 在基督里认识神是救赎者,这认识首先赐给律法时代的以色列人,其次是福音时代的我们
《基督教要义》朗读 |卷三:
/01第一章 藉圣灵隐秘的运行使我们因基督获益(3.1.1-2)
/02 第一章 藉圣灵隐秘的运行使我们因基督获益(3.1.3-4)
/06 第二章 信心的定义和其性质的解释(3.2.8-13)
/07 第二章 信心的定义和其性质的解释(3.2.14-15)
/08 第二章 信心的定义和其性质的解释(3.2.16-19)
/09 第二章 信心的定义和其性质的解释(3.2.20-23)
/10 第二章 信心的定义和其性质的解释(3.2.24-28)
/11 第二章 信心的定义和其性质的解释(3.2.29-32)
/12 第二章 信心的定义和其性质的解释(3.2.33-37)
/13 第二章 信心的定义和其性质的解释 (3.2.38-40)
/14 第二章 信心的定义和其性质的解释 (3.2.41-43)
/32 第五章:他们在赎罪上加添赎罪券和炼狱(3.5.1-5)
/33 第五章他们在赎罪上加添赎罪券和炼狱(3.5.6-10)